close

「打抱不平」似乎是我的人格特質。


當小朋友丟石頭故意打中池內的生物時,我會不停的告誡,屢勸不聽才會直接對他們開罵,告訴他們這是錯誤的行為,因為他們的父母在旁邊卻不會使用「機會教育」,實在讓我看不下去,才會插手管教。


在麥當勞看到一位母親在教小孩功課,過程中大聲且持續對孩子們碎碎念(都是一些罵人的話),嚴重干擾到一旁用餐的我,離去前,我遞了一張紙條給那位媽媽,內容寫些什麼我現在已經不記得了,大意是請那位母親在責怪孩子時,想想他們的心情,而且在公共場合如此大聲地斥責孩子是不好的示範。


排隊的插隊現象、購買入園門票,卻沒有交待清楚非一票到底這類的情形,我都會跳出來爭取自己的權益。


坦白說,會不會影響結果、結果又是如何,我並不在意。我在乎的是,當我說出來之後,後面的人是否也可以避免遇到相同的紛爭,或減少類似的問題產生,才是我發揮「正義感」的原動力。


最近的打抱不平事件是發生在一家百貨公司地下室附設的籃球場上。當我看到一群人打一個男生時,我跑去告訴該樓層的工作人員,其實,當時有很多人都看到這個衝突,甚至停下腳步觀看,就是沒有人告訴斜對角的工作人員,看來,大多數的人都抱持著多一事,不如少一事的心態。


若玲93.09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佩玲 的頭像
    佩玲

    幸褔手心實驗室

    佩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