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胡思亂想 (129)
- Feb 20 Mon 2006 15:19
我是別人的10倍
- Feb 20 Mon 2006 15:18
用愛,養你的小孩
在國中實習(社工系需要實習,領域、機構自己選),我發現,現在的父母都用錢養自己的小孩,花在和孩子互動的時間太少了。
坦白說,我也是被錢養大的小孩。我只知道爸媽很忙,但我不知道他們在忙些什麼。
- Feb 20 Mon 2006 15:14
不是這一世,不會想做這一件事
社工是一個助人的工作,而助人的對象包含個案、團體、社區。
個案部份是指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,所以,在妳世界出現的家人、同事、同學,凡是有關係的,都無法成為妳的案主。因為妳會帶著過去的觀感去服務他們,影響判斷,無法做出「適切」的處遇(過於同理而給的太多;認為他一定沒問題又給的太少),所以,老師要我們找出,幫助「陌生人」的動力。
- Feb 20 Mon 2006 15:14
副屬品
我一直沒把結婚、生子,排入我的人生計畫裡,對結婚也沒有憧憬,為了讓雅○知道我是"多麼沒有憧憬",我告訴她:「我記得我在很小的時候,大概是國小、國中吧,我就對妹妺說,我長大後要去當尼姑」,為什麼要當尼姑呢?因為當尼姑不用結婚啊(有正當理由可以不用結婚)。
接著又很有感觸的告訴她,身邊越來越多人結婚了,我總覺得,結婚後,就成了副屬品,像是冠夫姓、入戶籍(戶長不是妳)、妳變成夫家的誰誰誰(如二媳、二嫂)..
- Feb 20 Mon 2006 15:11
人類有什麼了不起
- Feb 20 Mon 2006 15:09
不夠帥
- Feb 20 Mon 2006 15:06
自我檢查
小朋友的情緒表達是直接且強烈的,當對方的情緒導致我不舒服時,我會去問自己。我不舒服是因為她的表情(非口語)?她的表達方式(口氣、措辭)?還是我自己的問題(自己將自己的經驗連結)?
最後再問自己真正感受到的情緒是什麼(如:生氣是因為對方不禮貌,讓我感到不被尊重),為什麼會造成自己不舒服。
- Feb 20 Mon 2006 15:05
姊妹檔
團體(註1)結束的擁抱,讓我感到意外,平常吵得最兇的都是姊妺檔,但是在成員擁抱時,抱得最緊的卻也是姊妹檔,看到這一幕那我想到「血溶於水」這句話。
我在家也是別人的姊姊,對於「姊姊」一職,感覺「擁有權力」比「揹負責任」大,但是跳脫這個角度來看,原來姊姊還真不好當,因為一當就是一輩子沒得選擇的。
- Feb 20 Mon 2006 15:04
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
我看到院童對她的態度,剛開始,我有點不認同。因為,她在怎麼壞也只是一個孩子啊,可是這幾週相處下來,坦白說,我的耐心也到達了極限,她不斷地挑戰我的容忍度。
一個愛生氣的孩子在同齡的圈圈裡很難交到朋友,在她身上我看得很清楚,因為不知道她什麼時候又會開始亂生氣,所以大朋友都是避而遠之,不要她接近(直接叫她「走開」);小朋友則在吵架時矛頭指向她。
- Feb 20 Mon 2006 15:03
年紀大比較容易記仇?
如果被我們自己貼上標籤之後,就很難去除。
有一個小朋友的脾氣真的很差,因為這樣讓我有點不想接近她,但是,我發現和她吵架的小朋友,可能在這一刻彼此討厭對方,但要下一刻又成為超級好朋友,我不禁自問,我們(年齡較大)比較容易記仇嗎?
- Feb 20 Mon 2006 15:02
3次大老二
- Feb 20 Mon 2006 14:59
措手不及
陪小朋友到現場,主辦人告訴我們主要的流程。當照相機、數位相機閃爍不停時,小朋友把自己的手舉起來,遮住自己的臉龐,我趕緊告知:育幼院的孩子身份特殊,請避免直接拍攝她們正面。
後來主辦單位也安排團體合照,全部的孩子都上去了。
- Feb 20 Mon 2006 14:58
陌生加分
- Feb 20 Mon 2006 14:58
標籤是誰貼的
我離開兒童期、青少年期太久了,糢糊的記憶,讓我不是很確定,以前的我是不是也愛告狀、愛頂嘴(對長輩)、愛鬥嘴(對平輩)、叛逆、不服從、任性愛耍脾氣..。
如果是,那麼育幼院的小孩,其實也只是正在經歷這個時期會出現的行為而已,若是成長或生長的背景異於常人,就被歸類,對她們也不太公平了,因為那是父母的問題,怎麼會轉嫁到無辜的小孩身上呢?
- Feb 20 Mon 2006 14:55
報復
- Feb 20 Mon 2006 14:54
不說話不代表沒有想法
是不是很多時候,你沒有講話,但心中有很多想法。
和朋友上北投泡溫泉,點完餐,同桌的人撚起了一根香煙,大家愉快的交談著,我突然拿起了包包,和大家說聲抱歉離開了這個地方,留下錯愕的大家。